澳洲新起点NAATI翻译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Why I Translate

发布时间:2020-02-12 16:30     浏览:

——为什么选择笔译?

——为什么不选择其它工作,非要吊在这棵树上?

——做笔译幸福吗?也适合我吗?

看着笔译员整日伏案工作却乐此不疲,相信很多人会有上述种种疑问。

下面这些故事,有的来自混迹译坛二三十余年、如今退居幕后培育新人的笔译老将,

有的来自初涉江湖、朝气蓬勃的笔译新蛋。


Episode 1

Why I Translate——翻译人生连环看 [第一集 主演:A4]

  • 我也不知道哪一次算是正式的入行

学生问我从什么时候起走上笔译这条路,我也不知道哪一次算是正式的入行,回想起来可以报告的事件有三:

二十出头刚服完兵役,进了贸易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做了几次兼职翻译。

第一次是为《新闻评译》翻译一篇关于伊朗政局的国际政治分析文章,交稿后老编说我的译稿可以一字不改直接采用,比他们所有的特约译者都强。从小倍受岐视的我得到一次重要的鼓励,之后只要有机会就会接些兼职翻译。另一次是一位英语学院毕业的朋友接了翻译公司的项目,内容是国贸与经济,那位老兄根本翻译不出来就转交给我,份量很多所以我译了几个星期,交稿后又获好评。但是整个项目有数十万字,所有的译者都是英语系毕业生,译稿都不能用,所以我就拿了很微薄的改稿费用帮人重写了数十万字。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入行。

二十五岁那年与朋友合伙开了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医药方面的教科书,都是从美国引进新书翻译。我就这样做了五年的编译,每天修改或重写超烂译稿。那几年总共编译了上千万字医药书籍,完成了自学英文的伟大成就。

二十九岁进入翻译公司,算是正式以翻译为职业。当时我父亲肝病末期,我每天在医院里进进出出,无法做任何正职工作,但已结婚必须养家所以就暂且到翻译公司赚微薄稿费。这一进去就是二十五年直到今天。

  • 做笔译有幸福也有巨大的无奈

学生还问做笔译幸福吗?我只能说,做笔译有幸福也有巨大的无奈。我进入那家 XX翻译公司之后,某位同事给我看了总编辑对我的评语:一流中的一流,三十年来仅见。这句话好像给了我一个公道,我从小不受父母待见,十几岁负气离家出走,高中及大学共读了五个学校被开除四次,是个资深败类。进入翻译公司之后却马上成为第一红牌,完成了许多老资格译者或专家学者都做不来的重大项目。我证明了自己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并且获得了三十年来从未得到的尊重。好幸福。

我在别人的翻译公司做了几年,待遇实在太低,每天工作近二十小时赚的钱还不够养家,所以后来我决定自己创业。但是我自己的公司刚开张不久,我就进医院去复健,三十出头的人有七十岁的手,我已连续十年每日工作十五小时以上,手残了。这样算幸福吗?

  • 年轻人应该要学会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XX翻译公司期间,我看到所有的翻译同业都很差,专业水平很低并且经营理念很低级。原本我的目标是读尽天下书,成为在每一个领域都赢过那个领域专家的最牛翻译。开始经营公司以后目标就改变了,我发现一个人做一辈子翻译也不会有多大成就,所以我开始做梦想要改造整个翻译产业。

我的公司率先全面使用计算机,率先引进 ISO 标准流程,华语区第一个发展软件汉化翻译并引进翻译记忆工具,也是第一个发展技术撰写与多语翻译服务的翻译业者。但是这一切都比不上最困难的挑战:培养人才。由于政治原因,台湾翻译产业失去了国际市场。我也不再追求建立全球级的翻译公司,反而把公司丢在一边,开始到许多学校教翻译,开始我十多年的西飘生涯。

但是,我不建议所有的同学都坚持做翻译,因为翻译本来就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工作。翻译训练的过程可以涉猎更多知识,灵活自己的脑袋,这对很多人而言绝对是莫大的享受。

不过每个人的境况不同,不见得都能承受长期的辛劳与有限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应该要学会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决定人生方向是大事,不要只想到收入与保障。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真心想做的事,你就会热爱你的工作并且更有机会成为杰出的人,而你的工作表现通常会决定你的收入水平。我当年放弃做生意而选择读书写字的低收入工作,结果却因此而赚了很多钱 (这算不算鼓励?)。人生充满惊奇,上帝的安排是你摸不透的。人生的选择根本无所谓对或错,并且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选择。


Episode 2

Why I Translate——翻译人生连环看 [第二集 主演:老姚]

  • 我跟笔译就像谈一场持久的恋爱

如果我说我的“笔译缘”就像一场持久的恋爱,也许没有人会相信,甚至没有人会愿意听。可我还是要这样说,因为我毕竟爱了30多年啊!难道我还能再有一次历经30多年的选择?其实跟恋爱一样,这不是选择。30多年前,我因为欣赏一位翻译家老师的性格而不自觉地被他领进了笔译大门,从此与这项工作结下难解之缘。从文学翻译到专业笔译,从笔译教学到翻译项目管理,从实践者到经营者到研究者,从训练师到咨询师,我的全部职业生涯就是两个字:“笔译”。每次听到笔译如何如何乏味、辛苦、被虐待的抱怨,我都只能无奈摇头——难道我真的是个受虐狂? 2006年我离开生活了17年的加拿大,回国从事专业笔译教学。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你在加拿大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回来?不就是个教书匠的工作吗,对你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大多数人可能是真的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或许也有人的潜台词是想说:你是在加拿大混不下去了吧,回来随便找个工作糊口吧?每次我都不想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Again,这也不是我的“选择”,只是follow my heart罢了。说实话,刚回来时也只打算教个一年两年就回加拿大的,可是一晃七年过去了,俗话说“七年之痒”,可我现在的真实心境却仍像初恋一样,或者说仍在“如胶似漆”中。 在这七年里,除了不断改进笔译教学工作、开发新的学生训练模式之外,我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来做与笔译有关的工作了。翻译、审校、管理、咨询,经手完成的语言服务项目难以计数,其中大多数是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委托的大型项目。更令我深感欣慰的是,我通过自己的专业行为培养出了许多极为出色的学生,他们现在已经堪称优秀译者,日后更将多方面发展,成为真正的业界高手。我说过:我只要眼睛睁着就是在做与翻译有关的事,翻译已经成了我的“天伦之乐”。当然,有时我也会自我调侃地说:我是翻译界的疯子。为什么?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一个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我的“翻译恋情”。最近看到翻译莫言作品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在一篇谈翻译的文章这样说:“有时别人问我为什么做翻译……我发自内心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热爱翻译。”我从老葛的话里找到了共鸣。

  • 在国内,“翻译”两字就像是个怪胎

但是作为一个“圈内人”,我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在中国,“翻译”这两个字的确像个怪胎一样,只要碰到这两个字,引出来的讨论(或争论)都多少有点鸡同鸭讲。有人一说到翻译,就认为是在说口译,或者将口笔译混为一谈(在英语里口译和笔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多少人认为口译是金领工作,而笔译则跟摆地摊的人一样苦逼!(口译和笔译的市场规模其实不可同日而语!);一说笔译,就扯文学翻译,以为只有谈文学翻译才是有“境界”的(文学翻译与专业翻译虽同为翻译,却是两个需要区别对待的领域,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互相排斥,更不能一锅端);一说笔译,引来的必然是价格低廉、不受尊重等等的抱怨(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没有译文质量低、译者职业素质差的原因?);一说到翻译技术(Translation Technology,经常被人想当然地说成“机器翻译”),立刻就会遭到文学翻译者的讥讽和攻击,动不动就说:让机器翻译莫言的作品或xxx经书试试?(完全没有意识到说这样的话是多么迂腐和无知,翻译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谁都没说过翻译技术是用来翻译莫言作品或经书的,正如电脑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而我们难道还要“指责”电脑不能取代人脑,或者信息技术不能代替人来生活吗?——难道我们真的希望自己从此不用过日子,把吃饭、聊天、谈恋爱这些事情都交给电脑去搞定吗?) 另外,国内的翻译领域还有一些更深层的问题。比如体制问题:在高校,翻译不算科研成果,以致绝大多数“翻译教授”都自愿或非自愿地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做研究上。诚然,翻译研究是重要的,我并非要谴责潜心做学问的人。但对于处在翻译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实战经验是否也是不可或缺呢?为何目前的体制仅把天平严重倾斜于其中一方面?还有一点,理论有纯理论与应用理论之分,翻译理论也一样,除了纯理论之外,还有应用理论。据我浅见,做应用翻译理论研究的人没有相当的翻译实战经验,恐怕难以出产高价值的研究成果。而目前我看到的情况是,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冷热不均,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往往不屑于搞应用理论研究,而很多人也以为理论研究就是纯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在期刊网站上其实也能看到不少类似应用理论研究的文章,例如“从XX理论视角看XX文本类型翻译” 之类的研究比比皆是,但仔细一看,大多数都只是举几个零散的示例来套在该理论的几条论点上,谈不上真正有价值的研究。 还有一个跟我的工作有直接关系的问题,那就是教学问题。由于各方面的理念不清,就必然导致学科定位不清。多年来国内的翻译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的,这个混淆造成的恶果不需要我多说了,凡是长眼睛的人都该看到了的。2008年开始设立相对独立的翻译专业硕士(MTI),是翻译学科的一大福音,迄今已有159所高校招收MTI学生,按理说中国合格的翻译人才“极缺”的问题当大大缓解,可是实际运作的情况如何?大家自己去看去想,我不便妄加评论。此外,MTI学科也不断遭到部分“象牙塔人士”的讥嘲,被说成培养“工匠”的“技校”!我想说:就算是“工匠”吧,可要是没有“工匠”,“象牙塔人士”能活下去吗?我们都知道,吃着五谷杂粮的所谓“知识分子”如果讥嘲生产五谷杂粮的农民是很可恶的。又如,你可以崇拜文艺复兴时期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兴建的如艺术般的建筑,但你不能因此而去鄙视讲求实用和效率的现代包豪斯风格建筑,现代建筑才是这个时代的大趋势!而且也有令人赞叹不已的精品!

  • 只要改变一些理念,树立一点专业精神,翻译的明天必然是美好的

可能有人会问我一个新的问题了:既然国内的翻译领域如此“怪胎”,你怎么还要回来为此“献身”呢?怎么还会“热爱”它呢?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简单言之,目前国内的翻译学科、翻译专业、翻译行业的确存在很多结构性的“恶性循环”,但我仍然对此充满信心,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开放大国,怎么可能没有翻译的用武之地?随着世界越变越小,翻译一定会成为真正的文化(广义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交流的使者。要改变目前存在的恶性循环,唯有从我们(业内人士)做起,切实思考一些问题,改变一些理念,树立一点专业精神,从零开始力所能及地做一点推动工作,中国翻译的明天必然是美好的。 具体要对我们学翻译的人(特别是MTI的学生)说,笔译的市场很大(大得你都难以想象!),笔译市场的发展潜力也是惊人的,在笔译中文学翻译只占不到5%(在不少国家还不到1%)。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有做文学翻译是高雅的,快乐的,说这种话的人大都是没有亲身经历,还是做一下试试吧。应用型的专业翻译一样是高贵的(有着不能取代的价值),也可以是充满乐趣的(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东西,每天都在开发着自己的大脑,每天都在不同的文化中探宝……不亦乐乎!),也可以成为跟律师、医生等行业一样的高薪阶层。目前的价格低廉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中质量原因不可忽视,如果你可以成为一个能真正打好官司的律师、真正治好病人的医生,你就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经济价值。 最后用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夸张的玩笑话来结束我的絮叨:地球有多大,翻译就有多大,翻译是我能看到的最有前途的职业,做翻译的人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人!


Episode 3

Why I Translate——翻译人生连环看 [第三集 主演:阿黄师傅 白发黄鸡]

  • 阿黄师傅

我算是误入译途。本科时被老师表扬了下,就飘飘然觉得自己是翻译的料,读研究生被调剂去学文学也不忘曾经对自己天赋的信心和毫无根基的梦想。然后时势使然,我一步步走上了翻译的路。期间的一些重大事件,是让我迷途不知返的动力源泉。我是情商不高的人,没有太多自己的坚持,就像当时接受调剂一样,领导给我派了什么活,我就干,干好干坏都得干。所以,我经历了一些国家项目,完成了,让大家觉得我很会翻译,领导不厌其烦地表扬,我就更乐此不疲了,于是,我就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我的翻译之路,总而言之,就是被表扬出来的,被虚荣心推动的。

要说做翻译幸福不幸福,我自己也不知道。负责任地说,接到翻译任务的时候挺痛苦,做翻译的时候不知道痛苦还是幸福,是麻木的,心里只有那些概念和语言,那些形式和内容,就像《侠客行》的狗杂种在侠客岛上看到故宫秘笈时一样,什么诗文不诗文的,全都不知道,就看到一些笔画,像蚯蚓似的会动。做完翻译就大大松了口气,发给客户后就纠结地等客户回应,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回音的,如果有,而且是表扬的,那就最开心了,那就是翻译的幸福时刻,当然,即使当时没有回应,过一段时间又让我干活,我也很幸福,因为那是间接的委婉的表扬。

  • 白发黄鸡

我入笔译这条道是里应外合的结果,外有谢天振老师的引导,内有我自己对翻译事业的向往。先翻的是一些实用心理学、成功故事和学术论文(稿费超低),后来慢慢转向了心爱的文学,后来慢慢能够有选择了。前后总共是二十年吧。

要问我做笔译幸不幸福,我的回答是:幸福,而且是越来越幸福。做商务翻译能养家糊口,做文学翻译有艺术创造的成就感。熬过痛苦的学徒期后,就越来越独立自由了。这正是我想过的散淡的生活。我希望今后能维持现状,就这样一本一本地翻下去。我想翻毛姆的短篇小说集,王尔德的戏剧,和一部分最经典的世界儿童文学名著,这些够我忙活一辈子了。


Episode 4

Why I Translate——翻译人生连环看 [第四集 主演:Geri Linda David]

  • Geri

毕业时我并没有选择做翻译,而是进了“四大”,但进去后我发现我的兴趣点不在财务数据上,而是在阅读英文资料上。我老是去关注财务术语的双语表达法这种对工作“无用”的东西。兴趣这种东西是无法强行改变的,因此,过了一段时间我就辞职了,转行成了翻译,算是follow my heart。 转行是件痛苦的事情,一开始做翻译非常吃力,不得要领,但好在我有高师和高手同事指点,每逢有所领悟,便欢欣鼓舞。我喜欢独立思考如何解决各种翻译问题,也很喜欢跟老师同事一起讨论如何对付各种疑难杂症。翻译是跟文字一起共舞,单纯而愉悦。翻译是给脑子做操,越做越聪明。 一晃四年就过去了,我也近而立之年了,回顾过去这四年,我觉得自己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欢乐的时光。至于未来,我相信翻译行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做好充分准备吧。

  • Linda

当初选择读MTI,纯属误打误撞。经过两年的学习,在恩师的指引下,我逐渐找到了方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进入了笔译行业。记得老师说过:专业笔译绝对是朝阳行业,到处都是处女地等着开发。工作以来的短短几个月,我对这句话愈加深信不疑,机会真的是无处不在。 除了前景诱人外,我选择笔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喜欢它的工作环境。以前也实习过,深感人际关系的复杂、办公室文化的压抑。相对而言,笔译的工作环境是一方净土,有着简单的人际关系,顺畅的沟通交流,默契的团队合作。前辈的言传身教,更是让我这个新人倍感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能够快乐地工作,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David

我曾在一所高中教了三年英语。有一名资历稍老的同事为了和我们几个刚毕业的“小年轻”打成一片,常常大谈某些翻译家的翻译理论,也不时地说自己又帮某家外企翻译了一个合同,帮某个领导翻了篇发言稿,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我意识到,学了英语就应该像他那样,帮助别人进行交流沟通。2004年底,我决定报考上外,学习翻译。当时,高翻学院正招第一届笔译MA学生,但同时英语学院也一直有翻译专业。在不明白两者区别的情况下,我一拍脑袋选了高翻学院。回头想想,真悬!!接下来,有幸遇到了良师益友,认识了专业翻译的面貌,开始了笔译生涯。 笔译是个让人感到幸福的职业,每天都在做新的事情,每个文件都不会重复,绝不会有感到枯燥和单调的一天。做翻译可以扩大知识面,英语专业出身的人其实没有专业,因为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不过做翻译却能让人学到许多专业的知识,我认识的一些译者甚至因为做翻译而成了某个(些)行业的专家。翻译做得越多,就越感叹知识太浩瀚,自己知道的却太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使能活到200岁,恐怕时间都不够用来学习知识。另外,笔译永远都在做原创性的工作,键盘上敲出的每个字都是经过自己脑子加工的。在抄袭、剽窃、山寨盛行的时代,笔译是为数不多让人做原创性工作的职业。 至于我以后的职业生涯,肯定是活到老,学到老,译到老。具体说,就是学习不同行业的知识,争取成为若干专业的翻译行家。

澳洲新起点NAATI翻译 -- All Rights Reserved